Friday, May 30, 2008

慈濟,你到底想幹什麼?(很好的見解,值得省思)

證嚴上人:您好!

雖然我不是個高收入者,但每年都會固定捐款給積極從事真正扶助台灣
社會邊緣弱勢族群的社福團體。
這幾天在台北街頭,到處都會見到慈濟志工「熱情」募款行動。按理說,我應該很感動地響應;然而,我卻很「堅持」地不願捐出分毫。為什麼呢?
以下這篇文章正好充分表達我的心聲,謹供參考。
還有,我不願捐款的另一理由是,台灣人善良熱情的捐款,最後卻流入中國高幹的口袋(專制極權的中國政治黑幕及貪腐作為舉世聞名),
那真令人情以何堪!
ㄧ個真正有智慧的慈善者,是不會「獨吞」社會資源,好高騖遠地跑到國外「搶鋒頭」行善(此時,世人皆盯著川震的電視畫面看),
除非那是經過規劃設計的「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計畫」之執行方案之ㄧ。
您是我衷心佩服、景仰的慈悲者,但週遭弟子過度延伸的慈善事業與宣傳手法是否遮掩了您的智慧,則令更多人憂慮。

信眾
Marion 敬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慈濟,你到底想幹什麼?

今天下午三點多,在台北昆陽捷運站下車。走出捷運站,在天橋下,就看到七個慈濟義工, 穿著慈濟的制服,拿著箱子在為四川地震勸募。據說目前各地大街小巷多的是這樣 的
勸募情景。在台北這麼多年,這樣的陣仗,只有在九二一時看過。

慈濟有著龐大、嚴密的組織,有著自己強大的宣傳媒體。在九二一時,經過慈濟動用這群龐大的義工網為地震賑災勸募,台灣各種大小基金會和慈善團體,馬上吹起寒風,久久不能恢復。這次慈濟的募款,台灣各種不同功能的慈善團體,可能又要度小月了。

慈濟這次要為四川震災募多少錢呢?根據內政部社會司的網站,慈濟擬募款的金額是新台幣十二億元。而法鼓山只有一億元,
靈鷲山是一千萬元。資料如下:(http://donate.moi.gov.tw/

根據內政部社會司勸募活動查詢資料顯示,目前台灣各不同團體的四十九種勸募活動中,有的用在癌症病人,有的用在台灣偏遠兒童的教育和營養早餐,有的用在流浪狗,有人用在關懷獨居老人,有的用在身心障礙補助,有的用在兒童治療和諮商,有的用在弱勢兒童課後陪讀,有的用在生命線和自殺防治,有的用在兒童受虐…,不一而足,不管如何,這些團體的勸募,款項都用在台灣。而且這四、五十個慈善團體的勸募,所有的總金額加起來,都還不如慈濟一個團體來得多。(見上述網站資料)

慈濟要在台灣募十二億元去中國大陸賑災,這些其他團體馬上就募不到錢,台灣的民間社會救助活動,立即受到擠壓,慈濟對台灣的兒童、弱勢家庭、自殺者、身心障礙者、癌症病人有同樣慈悲嗎?慈濟募十二億元這樣大的金額做什麼用?是要為人民解放軍「勞軍」嗎?中國官員不是建議慈濟的賑災應先轉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「勞軍」嗎?

(參見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01+112008051600114,00.html


中國沒有錢嗎?中國有的是錢。根據報導,到去年三月底前,中國的外匯存底,已經突破一兆二千萬美元,已經近四十兆元新台幣
慈濟十二億元,只是中國外匯存底的三萬分之一,還不夠中國外匯存底的零頭呢!然而這十二億元在台灣卻可以做非常非常多的弱勢救援工作,台灣很多貧窮兒童的教育、殘障的救助、癌症和自殺的防治、獨居老人的關懷,都迫切需要這筆錢哪。

見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Money/News/News-Page/0,4442,content+120603+122007041300520,00.html

慈濟的錢,是台灣社會的善心人士捐的,不是自己賺來的,因其具有募款的社會排擠作用,所以具有公共性,其流向和用途,
應受社會公評。

哲學家斯賓諾沙說:「智慧是善的唯一基礎。」慈濟對台灣弱勢有慈悲和智慧麼?真的不解哪。

Monday, May 26, 2008

中華汽車副董事長的演講稿

演講人:林信義(中華汽車副董事長)
地點:成功大學



我想各位都很清楚,民國五十四年以後出生的是新人類,

民國六十五年以後出生的是新新人類,在座各位大概都屬於這個世代。

像我這種三十幾年次的,就是LKK的舊人類了。

我跟同仁一起去唱KTV,年輕人都會說:

「董事長、總經理,你們這一間,我們在另外一間,」

我的同事還很不識相地問他為什麼。

年輕的同仁就說啦:

「哎唷,你們都唱那些『舊情綿綿』、『雨夜花』什麼!」

妳要是到年輕人的房間,真的沒有一首會唱。

所以我都跟我的小孩借CD,現在我也會唱劉德華跟阿妹的歌啦,

現在我一進KTV就先點個兩三首,唱完那些年輕人都眼睛瞪得大大的


「咦,你原來不像其他那些外太空人呀!」

於是才開始願意跟我講話,才覺得彼此的國度有一點接近。

發現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非常可愛。

年輕人會有很多我做夢都想不到的創意,現在環境變化這麼快,

很多年輕人願意挑戰權威,不再有所謂的「法統」,

認為過去的事情不一定對,敢挑戰傳統的觀念,這都非常合理。

但是各位也不要忘記,你進入工作的崗位之後,

有很多主管仍然停留在「含淚播種、必能收割」、

「一分耕耘、一分收穫」的那個時代。

他沒有辦法跟上你的時代,

你不能期待每一位主管都能夠跟上各位、用你的方式去談事情,

因為許多主管小時候都是接受威權式的教育長大的。

以我自己為例,我父親以前是開木材行的,

他人很兇,我小時候不聽話,他抓起木材就打。

我到大二還被他打過,各位很難想像吧。

他罵我的時候常常就用力一推,「你給我出去!」

我就被他推到外面,門砰一聲關上了。怎麼辦?

只好站在門口等,到黃昏的時候媽媽就會把門開一條縫,

說:「好啦,進來啦,爸爸不生氣了。」

講到這個,就想到現在的父母有個最大的毛病,

就是跟兒女辯論辯輸的時候,常常喜歡把最後一招拿出來,

說:「不然你們離開這個家好了!」藉此強迫兒女接受自己的想法。

我有個朋友,子女都在念國立大學,兩個小孩就是這樣負氣離開家,

到了晚上己躲到公寓頂樓去。

等到十二點半,爸爸媽媽急得要命,滿街找人,他們就在窗口

看著爸媽滿街找。

凌晨兩點半,親戚朋友電話也打遍了、報警也報了,他們才回來按電鈴

兩個小孩開門第一句話就是:「累了吧?」然後就回去睡覺了。

所以我常常奉勸我的朋友,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兒子女兒趕出去,

因為環境已經不一樣了。

很多人的心裡還是殘留了父權時代的觀念,認同所謂

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這種想法,從來不跟子女道歉。

我有個朋友就很生氣,因為他要跟兒子一起吃飯,

兒子對他說:「你又沒有跟我約!」

我覺得這很對啊,本來大家就都很忙,又不是每天等著跟你吃飯,

所以我後來就跟我小孩說:「怎麼樣,有沒有空,我們約吃飯吧?」

他們都好高興,覺得第一次受到尊重。

我常跟我太太說:

「我們做錯了就要跟小孩說對不起,我們又不是神仙,

難免會做錯嘛,這樣就可以跟小孩做朋友。」

無論如何,世代之間還是有一些觀念的差距。

將來你的主管,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觀念轉變過來。

七○年代的人是「為生活而工作」,

八○年代的人是「為工作而生活」,

到了九○年代,則是「為快樂而工作」。


所以在七○年代的時候,很多同事會主動來問你:

「今天有沒有加班?」有的話他就很高興,趕快加班,可以多賺點錢。

八○年代的時候,變成你要去跟部屬拜託:

「今天加個班吧!」可是大多數的同仁還是會配合。

到了九○年代,你拜託他加班,他會跟你說:「不行,我今天有事。」

有一次,我們有個廠長跑來抱怨,說他想請一位同仁加班,跟他說:

「加班可以賺錢、又不需要出去花錢;不加班就會出去花錢,

又不能賺錢,你為什麼不加班哩?」

我聽了也覺得這個邏輯說得通啊!

結果那位同仁回答說:「我錢太多,沒有時間花啦!」

害這位廠長氣得要命。

另外一次,我們有位班長也是氣得要命,

因為有位同仁在裝車尾燈、鎖螺絲的時候把燈殼弄破了,

這時候只要換個新的燈殼就可以了,他卻把整組尾燈都拆下來,

「啪」一聲扔到不良品的地方去。

這位班長氣死了,因為每條生產線、每項零件都要統計不良品的比率,

這樣影響很大的。他對那位同仁說:「我小學的時候連鞋子都沒得穿,

在學校看到唯一有鞋穿的同學,把穿破的鞋子扔到垃圾桶,

我跑去撿回來請媽媽縫一縫讓我穿。哪裡像你這樣浪費!」

那位同仁回他一句說:

「你衰呀,誰叫你這麼早出生,晚點出生就有鞋穿啦!

講那麼久以前的事情,聽不懂啦!」

所以我常常勸我們的主管,要調整心態,

學習跟X世代、Y世代的新人類和新新人類相處。

但是在這裡我也要反過來勸各位:

你們要跟「舊人類」相處,也是不容易的喔!

舊人類要了解新新人類的觀念、思想,你們也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,

雙方都給對方一點時間,才能夠融合。

所以現在年輕人的流行語啊、喜歡唱的歌啊、網路上的東西啊,

我都有在學,也覺得很有意思。

像我女兒穿一雙要綁鞋帶的高筒靴,每次出門都在那邊一根一根拉,

綁個半天。

我說:「你怎麼買這種鞋子呢?」

她說:「爸爸,你去外面看看。」

所以禮拜六我們去Sogo,我叫他們先進去逛,我站在外面看,

還怕一百個樣本數不夠,數了兩百雙鞋,結果發現有56%,

也就是112雙是高筒靴,其中還有很多靴筒比我女兒那雙還要高。

於是我自己終於有所覺悟,當她下來的時候我問她說:

「妳一雙夠不夠?要不要再去買一雙?」她嚇了一大跳。

所以我們也再調整,彼此溝通也比較沒有障礙,

能夠互相欣賞彼此的才華,也才有機會去傳承一些經驗。

各位是不是很想從前輩那裡學習很多經驗?

可是當長輩開始說話的時候,你一定會開始想:「啊,又要唸了。」

根本就聽不進去,對不對?

所以各位也要學著跟長輩、跟兄長做朋友,跟他們學經驗。

我也常常跟很多同仁說:

「你們有滿肚子的學問、滿肚子的人生哲學要教給年輕人,

可是你們要先跟他們做朋友,從他們那裡多學點東西,

這樣才有交流,也才有機會傳承經驗。」

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