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y 16, 2006

IDEO創新的3個秘訣

創意是怎麼誕生的?是天才的靈光一閃,還是埋首於實驗室不斷地嘗試與錯誤的累積?我們從全球首屈一指的設計公司IDEO,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。原來,創意也是可以被管理、被流程化的,只要你懂得這些技巧……


對於全球首屈一指的設計公司IDEO的創辦人暨董事長大衛凱利(David Kelley)而言,設計師這個詞,不再像過去一樣,指的是美術課裡最靈巧的那個孩子,而是每一個人在思考的時候,都應該、也都可以像是一個設計師。因 為,「一切都和了解人類的需求有關。

IDEO
是一家產品及服務的設計公司,但創辦之初的設址地點,卻選在高科技產業雲集的矽谷所在地帕羅奧圖市(Palo Alto);IDEO是一家設計公司,但是卻逐漸扮演起企管顧問公司的角色,為許多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上的建議;不同的是,前者配戴著一副商學院思維的眼 鏡,而IDEO卻是透過人類學家、社會科學家、心理學家、工程師和圖像設計師的眼,帶領客戶重新觀察消費者的世界。

除了經營IDEO,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工程系教授的凱利說,「對我而言,那就像是宗教一般,我真的相信,設計思維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。

1978
年,取得史丹福大學(Stanford University)產品設計碩士學位的凱利,成立了大衛凱利設計公司(David Kelley Design),蘋果電腦的第一隻滑鼠,就是出自該公司。1991年,該公司與英國設計公司ID Two(第一台膝上型電腦Grid的設計者,如今收藏在紐約現代美術館)合併,成立IDEO。如今,該公司已有350名員工,年營收約7000萬美元,舉 凡微軟、寶鹼、惠普、百事可樂、三星等知名企業,都是他們的客戶。而除了帕羅奧圖之外,在舊金山、芝加哥、波士頓、倫敦、慕尼黑和上海等地,也都設有辦公 室。

祕訣1訂出一套設計的流程
1999
年,美國廣播公司(ABC)〈夜線〉(Nightline)節目,找上了IDEO。當時,IDEO的創新能力與影響力已備受肯定,但該節目卻想帶 領觀眾「親眼看看創新的產生」。於是,他們找來了美國消費者再熟悉不過的超級市場購物推車,要IDEO的設計師在5天之內,重新設計這項產品,結果拍成了 「深掘(Deep Dive):一家公司創新的祕密武器」這個專題報導。

第一天,星期一上午9點,召集人在公司裡組成了一支網羅各領域專長的專案團隊。在一聲「幹活吧!」之下,大夥分成了幾個小組,有的埋首觀察消費者採購雜貨 的行為;有的鑽研購物手推車和相關技術;有人跑去請教採購和維修推車的專家;有人則跑到超級市場去觀察人們的購物行為;有人甚至刺破了十幾部兒童座椅和娃 娃車,研究其中的構造。一天末了,訂出了3個目標:體貼兒童的購物推車、規畫更有效率的購物方法,以及提高安全性。

第二天,針對3項目標召開動腦會議,百無禁忌,即使是餿主意也沒人介意。上午11點,天馬行空的點子和構圖,寫滿了一大張海報。之後進行投票,決定模型製 造重點。下午6點,一部可供測試的原型車出爐,具備了車體外型優雅迷人、籃子可堆置在車架上的組合設計、一支可向客服人員詢問的麥克風,以及一個可以節省 結帳排隊時間的掃描器等功能。照例,還要針對原型最有特色的部分,再分派任務繼續改良。

星期三上午6點,一個靈巧、曲線優美的車體架構,已經由一位資深焊工打造完成。負責製造模型的設計師則辛苦地改良車輪。

第四天,就在眾人開始組裝車體,並將超市菜籃放到特別打造的車體時,凱利突然說:「你們不會要用這些籃子吧?」於是,工作房的人取出幾張樹脂板,開始扳折出幾個籃子。同時,每個環節的組裝測試工作也已完成。最後還得幫推車漆上顏色。

星期五早上9點,當工作人員在幾百萬電視觀眾面前掀起布簾的那一刻,周遭響起了一陣歡呼。一台拉風、亮麗的創新購物推車完成了,車體的主結構兩側傾斜成弧 線,有點流線型跑車的味道;開放式的車架設計,可以在上下兩層整齊排放五個標準化菜籃;推車上的兒童座椅有遊樂園裡的安全扣閂,還有趣味的遊戲板;車上還 附有掃瞄器可直接結帳;兩個咖啡架;以及靈巧轉動的後輪。

凱利在節目中表示,「其實我們並不是任何特定領域的專家,我們所擅長的是將一套設計的流程,所以不管產品是什麼,我們只是設法找出如何利用這套流程來創 新。」的確,舉凡寶鹼的Crest牙膏管、歐樂B的兒童牙刷、Palm ComputingPalm V、拍立得大頭貼相機I-Zone等等,都是IDEO的得意作品。

祕訣2將設計思維引進商界學界
1990
年代,網路及高科技產業的蓬勃興盛,讓IDEO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最紅火的設計公司。當網路泡沫破滅之後,IDEO則是改變了營運模式,除了持續推出酷炫的產品之外,也轉而聚焦於流程,為消費者營造更美好、舒適的體驗。換言之,IDEO漸漸地轉型成為一家非比尋常的商業顧問公司。

而上門尋求建議的大企業高階主管,可不是安坐在辦公室裡聽取簡報而已,還得進行角色扮演,穿上消費著的鞋子。例如,寶鹼的執行長曾被派去購物;食品集團 Kraft的高階主管為了改善供應鏈管理,被帶到某大城市的交通控制中心,觀看上百萬輛汽車每天停下和發動的過程;AT&T的高階主管則是要求使 用他們的行動電話服務軟體Mmode,找到自動提款機、藥房和某種罕見的日本點心。

結果證明,Mmode操作困難,有位主管還是打電話叫老婆上Google幫他找。於是他們了解到,他們的競爭對手不是Verizon(美國最大電信業 者),而是「真實的生活」。同樣地,大型健康照護中心Kaiser Permanente在請來IDEO協助其所謂的「長程成長計畫」後,發現原來要吸引更多患者上門,他們不需要大興土木,建造昂貴的病房設備,真正要做的 是「改善患者體驗」。

對於許多上過IDEO「身體激盪」「腦力激盪」的大客戶而言,赫然發現其很多事情都是常識,但人們往往因為習慣、惰性和制約的緣故,喪失了觀察細微之處的 能力。IDEO是十足的行動派,因為唯有實際付諸行動,才能激發創意。目前正在史丹福大學推動「設計學院」創立事宜的凱利說,「我一點都不擔心創意會被客 戶學走,因為就算他們學會了這禮拜的創意,我們下禮拜還會想出更好的創意。」

祕訣3將設計和開發的機會視覺化、具象化
IDEO,創新是根植於一套集體合作的方法,同時考量使用者的需求、技術上的可行性,以及商業獲利能力。這套創新的機制採用了一系列的技巧,將設計和開發的機會視覺化、具象化,以利於評估和修正,茲列舉如下:

1.
觀察。觀察使用者是每一項設計方案的起點,並由IDEO的認知心裡學家、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等專家所主導,與企業客戶合作,以了解消費者體驗。所有IDEO的設計師都非常善於觀察人,以及他們是如何與這個世界進行互動。在這部分的技巧包括:

˙
追蹤使用者: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現場去,觀察人們如何使用產品、購物、到醫院看病、搭乘火車和使用行動電話等。
˙
勾勒使用行為:將人們的活動記錄下來,包括在醫院候診室進行兩、三天的觀察與記錄。
˙
消費者的使用歷程:追蹤消費者與某項產品、服務或空間的所有互動。
˙
用相機寫日誌:請消費者把他們對於產品的使用情形和印象,記下影像日記。
˙
極端用戶訪談:和對於產品或服務非常了解,或一無所知的人聊天,並且評估他們的使用經驗。
˙
說故事:促使人們就個人的使用情形,說出親身體驗的故事。
˙
非焦點團體:訪問各種不同群體的人或專家;例如,為了探索有關鞋子的創意,IDEO會探詢藝術家、健身運動者、足科醫師、乃至於對鞋子有戀物癖的人的意見。
˙
親身使用產品或服務,以找尋細微的線索。
˙
鼓勵遊戲和惡作劇,讓工作者有掌控命運和超越自我情感的感覺。

2.
腦力激盪。這是一個緊湊密集、蒐集靈感和創意的過程,將觀察人們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,每一次都不超過一個小時。而且在會議室的牆壁上,還印著腦力激盪的重要原則:

˙
暫緩進行判斷:不要動輒駁斥任何構想。
˙
以別人的構想為基礎,再提出己見:不要說「但是」,要說「還有」。
˙
鼓勵瘋狂的構想:擁抱最跳脫框架的概念,因為它們很可能就是關鍵的解決方案。
˙
多多益善:盡可能找出最多的點子。一場好的動腦會議,應該可在60分鐘內,蒐集到上百個點子。
˙
具象化:使用黃色、紅色和藍色的筆,在五顏六色的便利貼條上寫下點子或畫下構圖,並貼在長寬各30英吋(約76.2公分)和20英吋(約50.8公分)的海報上,最後還可以用貼條投票表決出最好的幾個構想。
˙
專注討論,不要偏離主題。
˙
一次進行一場對話:不打斷別人的對話,不駁斥,不輕蔑,不得粗魯無禮。

3.
快速製作原型。如果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,那麼在IDEO,一個原型勝過千張照片,因此製作原型不但是一種創新的語言、一種生活方式,更是溝通與說服的工具。重要的是,原型是一次次趨近於成品的「不良品」,愈早失敗,愈早找出問題所在,成功的速度就愈快。

˙
製造可操作的模型:將可能的解決方案視覺化,除了容易創造驚奇,更容易改變想法,促使接受新觀念,幫助客戶或決策者在面臨昂貴和複雜的功能時,加速決策制定和創新。最好的原型材料是泡棉、塑膠或木材。
˙
什麼都可以製作原型:無論是產品或服務,網站或空間,都可以製造出模型,例如醫療中心或博物館大廳等。
˙
善用攝影機:透過像是電影預告片的形式,將構想或是消費者在產品及服務推出後可能的使用體驗呈現出來。如果你負責和服務或人因工程有關的專案,有時候夠過即興安排劇情中的虛擬人物,有助於組員甚至是客戶表達他們的易見。
˙
追求速度:以快速和廉價的方式製作模型,絕不要浪費時間在複雜的概念上。
˙
不求細緻花俏:製作原型只是為了展現設計概念,切勿花費太多心力、時間在細節上。
˙
創造情節:展現各式各樣的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產品或服務,以及如何透過各式各樣的設計,以滿足使用者個別的需求。
˙
身體激盪:即興安排劇情,虛擬出不同類型的消費者,並且實地模擬他們的角色。例如,在老人安養中心,拿著柺杖或行動支架實際走一趟。

4.
重複評估和改良原型。在這個階段,IDEO會將諸多選項過濾到只剩幾個可能的解決方案。做法為:
˙
腦力激盪:以非常快速的議程,剔除不可行的構想,鎖定剩餘的最好選項。
˙
專心製作原型:就少數幾個重要的構想,專注打造原型,以達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。
˙
加入客戶觀點:主動地邀請客戶參與這個流程,以過濾選項。
˙
展現紀律:毫不留情地做出選擇。
˙
專注於流程的結果:達到最佳解決方案。
˙
達成協議:取得利害關係人的大致認可。愈多高階主管拍板敲定了哪項解決方案,成功機率就愈高。

5.
執行。完成了構思的過程之後,就進入了將概念打造出成品的最後階段。
˙
集結IDEO的工程、設計、社會科學專家,發揮所常,實際創造出產品或服務。
˙
選擇製造夥伴。
˙
廣泛測試成品。
˙
必要時還可協助客戶推動及時與成功的產品上市活動。

Monday, May 08, 2006

他走了一條別人不走的路

文章有點長,但是請各位有耐心看完!施與給的精神,在這個以物質享受掛帥的年代,更是難能可貴!
請看看再台灣尖石鄉所發生的真實故事......

他走了一條別人不走的路
~翻山越嶺~一堂120公里的 英文課
█撰文:吳錦勳

一個美國人,一群泰雅部落的小朋友,一東一西,原本湊不在一起。但丹尼爾繞了地
球大半圈,千里迢迢從美國密西根州,走進了新竹尖石石磊國小。他在美國當了十年
的工程師,現在交大攻讀電信博士,論資歷,大可到竹科晶圓廠當個人人稱羨的科技
新貴。

然而,他卻選擇一條別人不走的路。

三年前,丹尼爾聽說尖石鄉後山的石磊國小,缺少英語老師,便自告奮勇來這裡教英
文。

這不是一時興起,也不是玩票混充。光是這條六十公里的山路,就令人喪氣,山高路
遠,崎嶇凶險,曾有二位石磊國小的校長上班途中墜谷身亡。

這麼危險的道路卻不曾阻退丹尼爾的決心。

過去三年來,他總在半夜騎著腳踏車,從鬧區的交通大學,一步一腳印,來到海拔一
千七百公尺偏遠的泰雅部落。颳風、下雨,甚至罕見的下雪天,他都從不缺席。

只因這裡有一群泰雅族的小朋友,等他上一堂原汁原味的英文課。

這條連汽車走來都費力的路,一個四十歲的外國人,連續三年無怨無悔走了兩千公
里。

沒有金錢,沒有物質的回饋,在這條人跡罕至的道路上,丹尼爾到底在追求什麼?

凌晨三點十分,丹尼爾從交大研究生宿舍,推出腳踏車。一腳踩著踏板,用力一蹬,
腳踏車往前滑動,像一艘獨木舟,悄悄沒入黑暗。

這一天,二○○五年聖誕節剛過的隔天,寒流未退,凌晨氣溫只有十二度,全台灣還在
溫暖被窩裡深眠,丹尼爾已踏上他的征途。

這麼深的夜,他要往哪裡去?

他要騎車一路到竹東、內灣,再到尖石,再進去,繼續往偏遠後山挺進,要到海拔一
七○○公尺,一個叫做石磊國小的原住民部落,教英文。

█騎腳踏車上山,每次得花約六小時翻山越嶺

這堂英文課專為全校五十三名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的孩子而開,沒有漂亮的招牌,沒有
冷氣教室,也不可能有專車接送;但這堂課,比這一切都還要昂貴、特別得多。因為
這是一堂,用雙腳的力氣騎腳踏車,翻山越嶺來回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課。

三年前,丹尼爾一位在石磊國小教書的朋友,告訴他:「石磊國小招不到英文老
師。」這句話聽在他的耳裡,產生奇妙的吸引力。在別人的需要上,他看到自己的責
任。那時,他來台灣才一年,剛進交大電信工程研究所,是個靠獎學金過日子的窮學
生,一無所有,但至少他這一口道地的英文,總是有點用處。他自告奮勇,來這個偏
遠的泰雅族部落教英文,而且一教就三年。

丹尼爾說:「我從來沒有算過,這三年來,總共騎了多少公里。」他惟一念念不忘的
是:絕對不能缺課。石磊國小校長廖經華回想,丹尼爾惟一一次沒準時到學校,就是
因為腳踏車在半路壞了,老師開車去接他,全校英文課還被迫延到隔天。

來台灣前,丹尼爾在美國做了將近十年的無線網路科技的工程師。以他的學歷、資
歷,他大可穩穩當當做坐領高薪的科技新貴。然而,他選了一條別人不走的路。

在市區平地,丹尼爾騎車的速度相當快。時間還早,路燈打著孤寂的光,流星般劃過
他橄欖球形的頭盔。半個小時之後,他便到了竹東,停了一會兒,在路邊吃兩個御飯
糰,當今天的第一頓早餐,為接下來的山路補充能量。

過了內灣轉向尖石大橋,道路陡升,越進山區,路燈越少,天空就越發明亮,滿天的
星星,像針扎似的一點一點在黑幕上透著亮。

一彎弦月像忠貞的守衛,他關掉車燈,黑暗裡眼前浮現一條白白的、蜿蜒的山路,間
歇的呼吸、交雜鉸鏈和齒輪囓咬的聲音,丹尼爾,在月光下急急趕路。

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。別說是深夜,就連白天,也少有人行,斷頭路還掛個公告
「因縣府經費有限,本路只能修築至此……」只有丹尼爾懂得如何在暗地裡辨識它們。


山路上的流浪狗,也認得丹尼爾。每回上山,他在早餐外,總會另外準備七、八顆茶
葉蛋餵狗,這些狗原本又叫又咬的,後來吃了美食便「一試成主顧」般,遠遠看到
他,就搖著尾巴追隨他。他對無人憐愛的野狗,尚且如此,那對這群窩居在山上的泰
雅孩子,他的熱情就更熾烈了。

█不畏山路凶險,享受「晨光」,獨自面對磨難

轉過錦屏大橋,有一段長達一、兩公里的爬坡路,這段窄谷像是一座山硬生生從上往
下劈成兩半,道路沿河谷而攀升,對山望去是令人敬畏的岩壁。

一路上,他總是抿著嘴,靜默無語,把長途騎車所需的耐力封存在體內。在黎明將臨
的時刻,這條路也逐漸甦醒過來,山勢漸漸明朗,幾棵楓樹,像燃燒自己似的,在絕
岩峭壁間放彩,丹尼爾無暇他顧,埋首苦幹的腳步,虔敬莊嚴有如修士的晨禱。

丹尼爾(Daniel Greenhoe)有個中文名字叫「葛晨光」,「葛」是他的姓,「晨
光」是他從字典裡找到的名字,「我很喜歡早起的感覺」他說。他早起不為享受,某
個意義更近於受苦,他每踩下一步,身體某處就傳來一陣疼痛。

這趟路,總共要越過三個山頭,爬往標高一九一四公尺的李崠山那一段山路最難走。


尤其,九二一地震後,山脈骨肉分離,稍微下場大雨,就山崩路毀。最窄的道路,僅
可容車,路基的一半,早已連同樹木滑落山谷底。每年一億元修補道路,仍是修了又
坍,坍了又修,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好過。

山路的凶險,沒有走過的人不會知道。石磊國小創校至今,已有二位校長在上班途中
不幸墜落山谷身亡。

丹尼爾並不擔心這些,他的心落定在石磊那群小朋友。為了配合丹尼爾來上課的時
間,全校六個年級的英文課,全都排在周一下午,外加上幼稚園,丹尼爾得一連上四
節課。「我喜歡看他們,看到我來的那種 smile。」每次問丹尼爾為何冒險辛苦到石
磊教英文,他總努力用中文這樣回答,「不能讓他們覺得失望。」

其實,丹尼爾不是每次都遇著好天氣,遇到雨天,因雨衣窒悶難受,乾脆任雨淋溼全
身;春末、冬初兩季霧鎖森林,步步涉險,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深谷裡去。

○四年元旦,山區意外下起了雪,城裡人趕來這裡盡興,交通阻塞了一兩公里,丹尼
爾邊騎邊繞過賞雪人,「人很多,路很滑,我騎得很久,不可思議,台灣也會下
雪。」

春冬兩季雨急霧濃,每分每秒皆如與死神搏鬥

現在,丹尼爾戴著帽子,高高站在踏板上,弓著背,賣力地踩踏板。他緩緩擦過我身
邊時,只聽到他深重的喘息,呼哧呼哧,像一頭賣命往前衝的鬥牛。

這整條山路,再也看不到第二輛腳踏車了,連車子都覺得吃力的山路,丹尼爾全靠自
己的一雙腳。騎在危險的地方,或高速衝下陡坡時,丹尼爾便在心裡默默禱告:「請
求上帝保護我,給我的身體、我的腳踏車、我的行人都得到幫助。」

早上九點半,丹尼爾越過玉峰村的第三座一千七百公尺山頭,終於到了學校,他邊喘
氣,邊看自己的手錶,他為自己設定的電子馬錶顯示「5:46」。丹尼爾上氣不接下氣
說:「今天騎得不夠好,沒有進步。」

其實,以前他要花八個小時才能到學校,三年間練下來,已經大大進步了二個小時。
每每他汗流浹背來到石磊,小朋友說:「天氣熱的時候,丹尼爾老師像剛從水裡爬上
來的人。」冬天時,他的汗從內裡透出外衣,汗漬斑斑。

這一天,丹尼爾來到學校的時候,小朋友都在上課,小小的校區很安靜,惟一熱情迎
接丹尼爾來到的是一隻學校收養的流浪狗。

不明就裡的人總愛問丹尼爾:「你為什麼不騎摩托車,或搭便車到石磊呢?」丹尼爾
總用中文很努力地說:「我喜歡騎車,正因為它不容易、很困難,所以fun,很有成
就感。路如果是平的,就不好玩了,路如果壞掉,這樣騎起來才有意思,越有一種挑
戰感覺。」這有限的字句裡,濃縮了丹尼爾的人生哲學。

丹尼爾的家鄉在美國五大湖區的密西根州,一個靠近黛比湖(Derby Lake︶的小鎮,
他的父母現在都退休了,爸爸是電腦程式工程師,母親是牙醫助理,家境只算小康。
「我爸非常有耐心,我媽心腸很軟,在美國看牙醫很貴,她常幫人清潔房子賺零用
金,來幫助病患。」

█大學畢業後四處遊歷,越落後的地方越愛去

他從密西根州立科技大學畢業後,遊歷過不少國家,他到過緬甸、柬埔寨、越南、菲
律賓,也曾在非洲迦納待過二年,還染上瘧疾,差點喪命,但他卻深愛這些地方,朋
友笑他說:「越落後的地方他越愛去。」

丹尼爾來台灣純屬偶然。二○○一年,他原任職的美國一家無線網路設備公司,因為台
灣設有分公司,他的頂頭上司,知道丹尼爾對研究有興趣,便鼓勵他來交大進修,丹
尼爾通過申請就來了。

他的指導教授陳伯寧說:「丹尼爾就算在怪人很多的美國,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
人。」有一年他代表交大電信系,去日本參加一場學術會議,看到高樓大廈底下很多
流浪漢,就到超市買了萵苣和水果送給遊民吃,結果遊民收下水果,退回萵苣,因為
沒辦法煮,丹尼爾只好帶回飯店自己吃。陳老師說:「他做這些事情,找不到一絲勉
強,全部都自然而不刻意。」

在學校,丹尼爾是一位安靜用功的學生,老師強調他「從不蹺課」,做事是實實在
在,寫出的程式極為規律而漂亮。他攻讀博士,不為謀生,而是出於純粹理論的興
趣。

陳老師知道丹尼爾這幾年老往石磊跑,他搖搖頭,既佩服又不解地說:「我再也沒見
過一個四十歲的人,沒有房子、車子、沒有任何生涯規畫,卻一點也不擔心。」

正面看丹尼爾的臉,感覺很瘦長,下顎方正有力(可能是咬牙踩腳踏車練出來的)。
他有一雙如同梵谷碧藍如青瓷的眼睛,褐色短髮,細細寒毛在陽光下閃閃發亮。丹尼
爾當然不像梵谷這般瘋狂,在這個生產狂熱、消費狂熱的年代,他絕不是沒有熱情,
只是把熱情投注到和賺錢完全無關的事。

騎到學校,丹尼爾不久就不見人影,原來在房間裡備課。校長說:「在這裡三年,他
教書很認真,不會因為是自己的母語就隨便。」丹尼爾還自己製作教學圖案及教學卡
片,掛在校園裡。

█山區教育資源缺乏,自己動手製作教學工具

一般老師,願意來到這個窮困的泰雅山區的,原本就不多,而石磊這裡,路途遙遠,
大半師生得天天住校,假日才能下山,能耐得住寂寞的老師,就更難得可敬了。

但是丹尼爾來石磊已經三年了,這裡待最久的老師也只是三年,這幾年間校長也換了
三任。一位老外,卻意外成為石磊最資深的英文老師。他來之後,學校才慢慢補足了
一位正規的英文老師,又爭取了一位替代役老師,聯手教英文。

丹尼爾老是說,學校的英文老師很好,很優秀,他只是在「服侍最小的弟兄」,也就
是扶持最弱小的人。山裡教育資源奇缺,文化刺激很少,再加上原住民的弱勢,這些
泰雅族的後裔,面對的是複雜的未來世界。

問他希望帶給石磊小朋友什麼影響?丹尼爾回答說:「我希望他們覺得有人care(關
心︶他們,知道自己很重要、很重要,不要放棄。」在台灣社會都快遺忘這群人的時
候,丹尼爾眼中,他們顯得無比珍貴,「我覺得原住民很重要,全世界的原住民都在
消失中,我很寶貴有機會認識他們。」

丹尼爾尤其愛上幼稚園的課,這天他教的是「big」跟「small」的概念,要小朋友在
教室裡找一樣大的、一樣小的東西。連續上了四堂課,丹尼爾依舊興致勃勃,他赤腳
在地上像青蛙一樣蹦跳,小朋友在寒冬裡,回報他歡悅的笑聲。

█Don't give up,一心燃起原住民小朋友求知欲

這一天,他還為五六年級講了個熊與貓捉魚的故事,他在白板寫著:「Don't give
up」(不要放棄),熊與貓捉魚,最後是耐心等待的熊抓到了魚,而偷懶的貓卻放棄
了。他說:「你們Don't give up,就可以學好英文,不要放棄!」
石磊國小,全校六年級只有四十六名學生,其中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,占了四分之
一,又有大約七名輕度智障及閱讀障礙的孩子,老師上課耗費非常多心力。
丹尼爾上課時,有些孩子認真聽講,也有些孩子毫不在乎地打打鬧鬧。但丹尼爾始終
耐著性子,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們「Don't give up」,直到全班整齊地用腳在地板打
拍子,嘴裡高喊著:「Don't give up」「Don't give up」「Don't give up」直到
它成為一首雄壯的歌曲。
丹尼爾說:「我知道台北有很多孩子,很會講英文,但這裡沒有這樣的(環境),即
使他們學得不好,或上課吵鬧,我一點都不覺得frustrated(挫折)。」

有時候,他聽到小朋友的內心燃起一點求知的欲望,就覺得好高興,有的小朋友因為
他們口中的「丹尼爾老師」,看到不一樣的世界,也許人生便產生很大的不同。

○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,竹北國小禮堂飄揚著英文老歌(美麗的星期天)輕快旋
律。石磊國小的兩位五年級小朋友賴雯慧、黃郁婷正以宏亮的高音唱著:Ha ha ha
beautiful Sunday(啊!啊!啊!美麗的星期天),This is my my my beautiful
day(這是我美好的一天),When you say say say say that you love me(當你說
出你愛我的時候),Oh oh my my my it's a beautiful day(噢,天啊!真是美好
的一天)

宛如天籟歌聲,征服評審的心,賴雯慧、黃郁婷蟬聯全縣國小英語歌唱比賽冠軍。

丹尼爾意外地被請上台頒獎,而且頒給自己教過英文的賴雯慧、黃郁婷。他說:「這
真是快樂的一天!」

之前,她們兩位在石磊英文老師蘇婷玉及高文良主任的教導下,每天寫完作業,就到
屋頂大聲練唱,唱到對面都聽得到為止。賴雯慧說:「丹尼爾老師教我們咬字、發
音,我學到很多,他還給我信心。」

校長說,三年來,「我們也曾想過要送他什麼,但是他堅持什麼都不要,也許,他從
我們的眼神中得到滿足。」

█醫生警告不能再騎車,卻想騎到不能騎為止

這三年來,丹尼爾練就了一身修車的好功夫,到哪都隨身帶著補胎、打氣的工具。他
的舊腳踏車,甚至因為不耐他長途跋涉,坐墊都磨成纖維狀,丹尼爾用膠布纏一纏,
將就著騎。他說,這輛腳踏車不夠「厲害」,只騎一個月、往返山裡四次,輪軸就開
始裂開。

如果輪軸都因承受不住鉸鏈的力量而擰裂,那他的膝蓋又得承受多少力量?

新年來臨之後的幾天,丹尼爾因為膝蓋痛得受不了,去看醫生。醫生警告他:「不能
再騎車!」因為山路不僅毀了他的車子,也壞了他的膝蓋。他膝蓋軟骨受了暗傷,已
經嚴重磨損了。丹尼爾有點失望地說:「我不想停止,我不知以後能不能再騎,現在
我只有禱告,我希望一直騎,騎到不能騎為止。」

我搭搭他的肩膀,觸摸到他瘦而寬大的肩胛骨,大量的運動,他的肩膀沒有一絲贅
肉。逆光看他,消瘦而清(瞿)的臉,有一種遺憾的神情,「我只能繼續到石磊教英
文,live my life……。」他個子高,尋找答案似地仰頭看天,「我不曉得這要怎麼翻
譯?」

這句話其實不需要翻譯,丹尼爾已用行動翻譯出來了。

丹尼爾說:「以前我是工程師,每天只用電腦,電腦從不讓人失望,我一直都非常開
心,但快樂都是在中間……,」他用手比了一個水平線,「來到這裡,小朋友會讓我非
常高興,偶爾也會覺得失望。以前我害怕面對恐懼,現在我可以面對恐懼,不再怕沒
有希望,這裡的小朋友已經教了我很多,如果沒有來石磊,我不會grew up(長
大),來這裡,我grew up很多。」

他這位原本國語不通的老外,來到英語不輪轉的原住民部落,相濡以沫,因為有心,
這些山崩路毀的天險,都化為人間的祝福。

█「我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。」丹尼爾瞇起藍眼睛微微笑出來

一如美國大詩人羅勃.佛洛斯特(Robert Frost)名詩(The Road Not Taken)(沒
有走的路)最後三句……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, and I(樹林裡有兩條岔
路,而我)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,(我走了人跡較少的那一條) And
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.(因此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)。(更多精采內
容,詳見《今周刊》第474期)

Wednesday, May 03, 2006

傾聽你的心跟直覺,找到所愛

(2005年6月12日,對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生演講全文。《Cheers》雜誌取得蘋果電腦授權,完整刊登)

登史帝夫.賈伯斯(Steve Jobs)創辦蘋果電腦、皮克斯動畫,各種創新都對產業帶來深遠的衝擊。由蘋果電腦刮起的「iPod」旋風至今仍在全球延燒中。

編譯——盧智芳

今天我非常榮幸,來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。我自己沒有從大學畢業,現在可以說是我最接近大學畢業典禮的時候。我想跟各位分享我人生的3個故事,沒有特別的大道理,就是3個故事。

第1個故事,是關於很多點滴的串連。

我在里德學院(Reed College)只待了6個月就休學了,到我退學前,我整整休學了18個月。為什麼我要休學?

故 事得從我出生前開始。因為我的生母是個年輕的研究生未婚媽媽,她決定找人收養我。她很希望收養我的人也是研究所學歷,所以她把每件事安排好,讓我被一對律 師夫婦收養。沒想到等我出生,他們在最後一刻反悔了,說他們想要一個女孩。所以我那還在等候名單上的爸媽(指現在的養父母),半夜接到一通電話,問他們: 「我們現在有個意外出生的小男嬰,你要收養他嗎?」「當然,」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但是我生母後來才發現,不但我母親沒有大學畢業,我父親連高中都沒畢 業。結果她拒絕簽署收養文件,一直到幾個月後,我的養父母保證讓我上大學,她的態度才軟化。

用回顧串連點滴

17 年後,我真的上大學了。可是我天真地選了一所幾乎跟史丹福一樣貴的大學,我那不過是工人階級的養父母,把積蓄幾乎都花在我的大學學費上。念了6個月,我看 不出價值所在。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做什麼,也不知道學校能幫上什麼忙,我只會把父母畢生的積蓄花光,所以我決定退學,相信事情總會O.K.。當時我是滿驚 慌的,但是回想起來,這是我所做過最棒的決定。我退學的那一刻,等於停掉了我沒興趣的那些必修課,把時間投入那些我有興趣的科目。

當然也不是全然那麼浪漫。我沒有宿舍,所以我睡在朋友房間的地板上。我 用可樂瓶退瓶拿到的5分錢買食物,每個星期日晚上走7英哩路,穿越整個鎮,只為了到Hare Krishna神廟好好吃頓飯。我愛去那裡吃飯。順著我的好奇心與直覺,那些讓我佇足、蹣跚而行的事物,後來都變成無價珍寶,譬如:里德大學有當時可能是 全國最棒的書法指導。校園裡每張海報、每個抽屜的標籤,都有漂亮的手寫書法。因為我退學了,不用上正常的課程,我決定去修書法課。我學會serif與 san serif兩種字體,學會在不同的字母組合間變換間距,學會活版印刷偉大之處。那是一種科學無法捕捉的美、歷史感與細緻的藝術,我覺得它很迷人。

我 沒預期這些東西會對實際生活帶來什麼具體的作用。但是10年後,當我們設計第一部麥金塔電腦時,它又浮現在我心中。我們把這些想法都設計進麥金塔裡,它也 是第一部有著優美字體的電腦。如果我沒有投入研究這門課,麥金塔電腦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字體或各種不同的間距。又因為微軟的作業系統抄襲了麥金塔,如果 當時我沒做,可能所有個人電腦都不會有。如果我沒有退學,我就不會著迷於書法課,個人電腦就不會有今天各種優美的字體。當然我在念大學時,無法預見如何將 這些點滴聯繫在一起,但是10年後再回顧,真的就非常、非常清楚。

再一次:你沒辦法預見這些點滴如何聯繫,唯有透過回顧,可以看出彼此關聯。所以你必須相信,無論如何,這些點滴會在未來互相連結,有些東西你必須相信,像你的直覺、天命、人生、因果,諸如此類種種。這樣的想法讓我永遠不沮喪灰心,也的確塑造了我人生中所有的不同。

我的第2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。

找到你的所愛

我 很幸運嗎?我很早就發現我喜歡做什麼。20歲時,我跟Steve Wozniak在爸媽的車庫裡成立蘋果電腦。我們非常努力,10年後,蘋果從車庫裡的我們兩個人,變成一家營收20億美元、員工超過4,000人的公司。 前一年,我們才剛推出最棒的作品——麥金塔電腦,而我剛過30歲,然後我被公司炒魷魚。怎麼被你自己創辦的公司炒魷魚呢?嗯……隨著蘋果成長,我找了一個 很有能力的人跟我一起經營公司,一開始很順遂,但是後來,我們對未來的願景逐漸分歧,最後只好拆夥。董事會決定站在他那邊,所以30歲時,我出局了,而且 是公開出局。 曾經是我人生所有重心的一切都沒了,我幾乎被擊倒。

有幾個月,我不知 道做什麼好。我覺得我讓企業家的前輩們失望了,我丟掉了交付在我手中的權杖。我跟David Packard(惠普科技創辦人之一)與Bob Noyce(英特爾創辦人之一)碰面,向他們道歉,我把事情搞砸了。我是一個公開的失敗案例,所以我幾乎想逃離矽谷。然而我慢慢領悟,我仍然喜歡我本來做 的事,我在蘋果發生的轉折,一點都沒有改變這一點,我被否定了,但我仍然有熱情,我決定從頭開始。

被蘋果炒魷魚是人生中最棒的遭遇

當時我沒有察覺,不過後來被蘋果炒魷魚變成我人生中最棒的遭遇。成功的壓力重新被創業的輕鬆取代,每件事都少一點確定,讓我進入人生中最有創意的階段。

接 下來5年,我又成立一家NeXT公司、一家皮克斯(Pixar)公司,還有跟一位很有魅力的女性談戀愛,後來她變成我的太太。皮克斯創作出世界第一部全電 腦動畫電影《玩具總動員》,目前仍是世界最成功的動畫公司。值得一提的是,蘋果後來買下了NeXT,我重新回到蘋果,而我在NeXT發展的技術,成為蘋果 後來復興的核心,我跟Laurene也有了幸福的家庭。

如果我沒被蘋果開除,我滿確定這一切都不會發生。 它像是很苦的試藥,但是我想病人需要它。有時候,老天會拿磚塊打你的頭,但不要失去信心。我很確信,能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,就是我愛我所做的事。所 以你必須找到你的所愛,不管是對工作、對愛情都一樣。你的工作會填滿你一大塊人生,唯一能真正滿足的方法,就是去做你認為偉大的事情。要做出偉大的事,唯 一方法就是做你愛做的事。如果你還沒發現這是什麼,繼續觀察,不要停止。用你全心的力量,找到時,你就會知道。就像所有偉大的關係,隨時間展延,事情只會 愈來愈好,所以繼續找,直到找到,不要停頓。

常保飢渴求知,常存虛懷若愚

我的第3個故事,是關於死亡。

17歲時,我讀過一句話:「把每天都當成人生中最後一天來過,你就會很自在。」它讓我印象深刻,從那以後的33年中,每天早晨,我都會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問:「如果今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,我應該做些什麼?」如果太多天的答案都是「沒有」,我知道我就應該做些改變了。

提醒自己,我快死了,是幫助我做人生重大抉擇時最重要的工具。因為每件事,包括別人的期待、榮耀、恐懼、或失敗,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散,只剩下真正重要的東西。提醒自己你快死了,是最好的方法,避免你掉進患得患失的陷阱。你本來就一無所有,沒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。

1年前,我被診斷出得了癌症。早上7點半,我被送去掃描,很清楚的看到胰臟上有腫瘤。那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胰臟是什麼器官。醫生告訴我,這幾乎是無藥可救的癌症,我應該活不過3到6個月。醫生建議我回家,安排後事,就是典型醫生對末期病人會說的話。這表示你要在幾個月內, 對孩子說完本來是未來10年要對他們說的話;這也表示你要把每件事安排好,家人才會比較輕鬆,這更表示你要開始說再見。

我 想了這個診斷結果一整天。傍晚時,我被帶去做切片,他們把內視鏡從我喉嚨伸進去,穿過我的胃,進入腸子,把針刺進胰臟,取得一些腫瘤細胞。我打了鎮定劑,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但是我太太在場,她後來告訴我,當他們在顯微鏡下看見細胞時,醫生們都脫口而出驚呼,因為這是一種很少見、可以用手術治癒的胰臟癌,後 來我接受手術,現在沒事了。

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刻,我希望這也是未來幾十年中,我最接近的時刻。有了這 次經驗,比起從前死亡只是一個有用但抽象的概念,我可以更確定的對你們說:沒有人想死。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,都希望能活著去。但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 對的終點,沒有人能逃過。事實上也理當如此,因為死亡可能是生命最棒的發明,它是生命變化的發動機。它帶走舊的,讓新的有空間。現在你們是新的,但沒有多 久,你們會慢慢變成舊的,然後被清掉。抱歉我說得這麼戲劇化,但這是真的。

你們的時間有限,所以不要浪費,活在別人的人生裡。不要被教條困住,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。不要讓別人給的雜音淹沒了你內在的聲音,最重要的是,有勇氣去追隨你的真心與直覺。它們常常最知道你想做什麼。其他的都是其次。

當 我還年輕,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做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,是我這一代的聖經。創辦人叫史都華(Stewart Brand),住在這附近。他辦這本雜誌很有詩意,在1960年代末,在個人電腦與桌上型出版發明前,所有內容都是用打字機、剪刀、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。 它的內容就像把今天的Google印在紙上,在Google出現的35年前,它很理想化、充滿了很棒的工具跟概念。

史都華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幾期後,出了停刊號。那是在1970年代中期,我跟你們現在一樣大的時候。在停刊號的封底,有一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,那種如果你很愛冒險,你會去健行搭便車的小路。照片底下有一行字:常保飢渴求知,常存虛懷若愚(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 )。這是他們簽下的告別註腳,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。現在當你們畢業,走上全新的道路,我也以此做為對你們的祝福。

常保飢渴求知,常存虛懷若愚。

謝謝大家。